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雨木

慈航:世事本云烟,慈悲度尘缘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转载】世间纷纷扰扰,何必看得太清  

2016-01-09 20:18:29|  分类: 生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        人世间有些事情,你努力的看清,其实是一种失误,看不清倒是一种轻松,有些人说了,我眼里不揉沙子,那么你可以再理解一句,你除了不揉沙子,沙子以外的东西一样不能揉。

有人说我看不惯,有人说我想不通,那么你到底想得通什么。

看的清是一场困惑、纠缠、烦恼,看不清是一种人生的艺术、智慧、收获。

人生有些事,不看到比看到好,看到却看不清楚,是最好。

一直以为看不清楚的东西才是最美的,达不到的彼岸才最让人想要到达。

 因为看不清,朦朦胧胧,所以才在心里保留了一份美好,一份期待。

 也因为无法企及,所以才有了跟多的希望去憧憬。

 我们都知道,人类世界,原本就充满了很多无奈的竞争。

 为了将自己生存的状态看得更清楚,以便蓄势勃发,于是,人们开始呼唤如何看清楚人生和世界,就像那英的歌声中唱的一样:借我一双慧眼吧,让我把这世界看的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、真真切切……而最后都喊着“众人皆醉我独醒”的口号,感慨万千。

 有人说,朦胧的人生,是马虎的人生、也是悲观的人生。

 岂不知真正的朦胧,是心态的朦胧,而不是心灵的蒙昧。

 心态的朦胧,是一种无牵绊的豁达,不是真的糊涂。

 这种朦胧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境界,一种将时间美好尽收眼底的境界。

 有的人因为不该看清时看得太清,对身边一些不够完美的事情耿耿于怀,所以他们眼中只有“失意”的东西,正如罗丹说的一样,他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。

 而朦胧者就不一样了,在他们眼中,事情无论是好是坏、是忧是愁,无形中都向“中庸”靠拢,所以,一个懂得用朦胧的眼光看世界的人,他绝不会被外界的世事变迁所惊扰。

 有很多无法带来快乐的东西,你本意是不想看清它的,可无意中却看到了,于是心里会生出许多的烦躁和焦虑,让你不知所措。

 可是朦胧就不同了,所谓“眼不见心不烦”,当你对那些不该看清的东西心怀模糊的时候,就没有什么可以打扰到你平静的心灵。

 人生里适当的看不清,是另一种美丽的形式,是悠然自得的心境。

 眼里看到的皆是人生美好的一面,而在心灵深处,对是非善恶却泾渭分明。

 就像大自然中最美的景色,是雾起时分的山野田地,那笼罩在浓雾迷茫中的感觉,像海上的帆船若隐若现;就像月色朦胧中的亭台小楼,影影绰绰,如飘逸的水墨画,似有若无,轻盈曼妙。

 世界上许多东西,一旦揭去朦胧的轻纱,当所有的东西都坦露无遮拦的时候,美感也就随之荡然无存了。

 人与人相处也是如此。

 何必事事费心较劲,何必处处认真纠结,何必总被得失利益牵扯着去勾心斗角、势不两立或不共戴天。

 最无聊的事情,莫过于人世间由利害关系引发的各种纷争。

 想要找回幸福的感觉,你唯一能做的,就是给自己一个朦胧的心态,朦胧之中看到真诚、理解和宽容,生活便如白雾缭绕、忽明忽暗的蓬莱仙境,拥有一种梦幻而神奇的意境。

 朦胧之中看到的人和事,都像黎明时分暮霭重重的远山,烟气之中的村庄,若即若离,似有似无,没有利害的冲突,更没有无谓的残杀。

 大自然因“朦胧”而产生出奇特的美感,人生也是如此。

 人与人之间留一份朦胧的距离感,留一份朦胧的神秘,不仅可以因此而避免许多无谓的纷争,还可因此为生活添加很多美丽的色彩。

 人生的美丽,在于那种朦胧的感觉;人生的美丽,在于若隐若现之间。

 如果事事都要看个清晰、问个究竟,那么我们的形象也就不用在包装了,我们的生活也就不需要隐私,我们的生活将不再幸福美好……人生的精彩和魅力,就在于一种不明晰、不清楚、不透彻、不明了的半真实半幻觉之间。

 那种半是现实和残酷、半是理想和梦幻,就是自己快乐的最大引力。

 所以,请在清晰的尽头停下来,回头感受一下,远方朦胧的意境美,你会找到幸福的注脚。

 其实朦胧本身,就是一种清晰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17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